- · 《企业改革与管理》投稿[05/29]
- · 《企业改革与管理》收稿[05/29]
- · 《企业改革与管理》数据[05/29]
- · 《企业改革与管理》栏目[05/29]
- · 《企业改革与管理》刊物[05/29]
- · 《企业改革与管理》征稿[05/29]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基于“油城文化”的幼儿园信息化课程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油城文化是油城之魂,既浓缩了独山子几代石油人自清朝末期以来白手起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油城文化是油城之魂,既浓缩了独山子几代石油人自清朝末期以来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更展现了企业改革开放以后独山子区发展壮大、走出国门,成长为国际一流石化城的追梦史,也为构建园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油城文化”的幼儿园课程,是油城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当前新疆在“维护国家主权反对民族分裂”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增强师生对石油文化和石油精神认同感的需要。“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能够促进幼儿作为油城后代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其对祖国、对油城的热爱之情;能够在传承和弘扬油城精神的过程中,明确科学技术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整体建构信息化课程
1. 理念先导顶层设计
我们秉承“信息素养与文化建设从幼儿抓起”和“以园为主、合作借力” “整体构建、分步实施”“文化引领、操作跟进”的基本理念,我们站在“油城文化”这一高度审视当下幼儿园内涵发展的原动力,利用信息技术将区域的优秀文化融入幼儿的成长过程,让他们从小受到油城人优良文化的熏陶,激发孩子们热爱油城、建设油城、奉献油城的内在动力。在具体操作上,顶层设计“四主题式三维度”信息化课程体系,其框架结构如下图。每个主题之下设置童谣、歌曲、故事三个维度。
2. 系统开发分步实施
“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依据四个主题系统开发相关资源,实现教师资源、儿童资源和家长资源共享。
(1)教师资源
形成课程理论体系。以快乐教育为载体,建立理论依据、课程文化、教学目标、快乐教学法、快乐教学模式和快乐教育评价体系,对“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建立课程资源库。选取8个典型的油城故事为案例原型,进行“油城文化”儿童化创作和游戏材料研发,征集和创作数字化的歌谣、儿童故事、儿童歌曲、儿童绘本、简易动画片作品共40个,研发4个主题教育活动的精品录像课,打造文化课程。
建立微视频资源库。聚焦“四厂”——独山子炼油厂、乙烯厂、热电厂和包装厂,采集不同工种工人的工作场景、各种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加工流程、各种大型机械和劳动工具的功能与使用方法、各种安全防护服和面具的功能与穿戴方法等微视频解说影像,对幼儿的活动起到激发兴趣、自主学习、适应心理预期、调动多重促进感官学习体验的积极作用。
(2)儿童资源
以平板电脑为学习终端,输入数字化的歌谣、儿童故事、儿童歌曲、儿童绘本、简易动画片、工厂微视频等课程资源,形成围绕课程主题整合的儿童资源。这为幼儿自主学习“油城文化”课程,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拓展学习经验,实现寓教于乐提供便利条件。
(3)家长资源
发挥我园家长信息化素养和家庭平板电脑持有率较高的优势,召开家长委员会和大班家长会宣传课题,动员家长参与“油城文化”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开展有奖征集。利用校园网站,建立幼儿“油城文化”资源下载服务平台,由家长帮助下载课程资源,方便幼儿个人自主学习和集体交互学习。发挥我园家长几代人都是油城职工,爷爷奶奶和父母都有亲身工作经历的教育资源,现身说法,成为深受幼儿喜爱的“活教材”。
3. 数字课堂传承文化
以《“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开发建设为抓手,乘势而为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助推幼儿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用数字课堂带动油城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承。利用信息化资源构建主题网络图、教学活动设计、区域环境创设、家园合作实施方案等,兼顾五大领域的平衡,做好课程审议和课题实施的跟踪观察,及时指导、评价数字化环境下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区域环境利用和家园合作中取得的实效。借助信息技术建立灵动课堂,改变幼儿园教与学的方式,让数字化环境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常态。
下面以《“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第一主题《爷爷奶奶的故事》为例,阐述具体措施。
(1)实现多媒体环境下的情感教育
多媒体环境下的情感教育实为移情教育原则的应用。本课程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借助数字化资源理解油城开发、建设、发展的艰辛曲折历史,让幼儿获得情感陶冶。其策略有:通过观看动画片、学习童谣、欣赏和歌唱歌曲、阅读电子图书、观看微视频、邀请退休的爷爷奶奶讲故事等形式,以多种情境强调学习中的体验和体验后的领悟,在情境游戏和交往中感知体验,为激发幼儿“爱油城”的情感获得动力基础。
(2)形成合作探究的互动课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参与课堂教学,使幼儿的观察、思考、想象和探究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使幼儿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本课程以数字化资源库为依托,形成合作探究的互动课堂,引导幼儿通过阅读电子图书,观看微视频和《爷爷奶奶的故事》系列动画片,直观形象地了解在创业阶段的独山子,地处边疆茫茫戈壁,当年曾是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生活艰苦的地方。激发幼儿以“小记者”的身份回家采访爷爷奶奶,自主探究这段历史,举办《爷爷奶奶的故事》师生家长艺术展,营造浓郁的氛围,用绘画、歌舞等形式表达敬意。
(3)探究多媒体环境下的体验式教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本课程以数字化资源库为依托,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多媒体环境下的体验式教学,了解解放初期,爷爷奶奶就住在地窖里,住在自己用苇把、泥巴、油毡纸盖起来的临时宿舍里。通过搭建舞台场景,制作服装道具,创作表演儿童剧《爷爷奶奶的故事》,体验当时尽管技术设备条件差,但13个民族的热血青年从五湖四海汇聚到此,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把新疆当作第二故乡的创业经历和真挚情感。以此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幼儿作为油城后代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对祖国、油城的热爱之情。
信息化课程实施案例
我园2015年被推荐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基地,大班绘本《幸福》教材,正是为《“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开发的大班语言教材之一,现以此为例简述课程的理念与实施效果。
1. 信息技术助教材开发
大班绘本《幸福》教材的开发经历了如下的过程。
(1)自主创作完成《幸福》诗歌。
(2)自主手绘完成《幸福》绘本诗歌的关键画页。
《幸福》绘本封页
幸福是爸爸每天上班工作?
(3)用Photoshop软件完成关键画页的深度加工。
(4)以JPG格式存入平板电脑,制成“电子绘本图书”,加入mp3格式的诗朗诵录音。
(5)在制作PPT课件中,对部分关键画页设计了动画效果。
大班电子绘本《幸福》教材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独山子油城文化”为背景,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将抽象的“幸福”感受以儿童诗的形式,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地进行了展现与描述。引导幼儿在阅读图文的过程中轻松理解父母、自己及其同伴的幸福,用诗化的语言渲染幸福的氛围,渗透着发现幸福、理解幸福、回味幸福的美好情感。
2. 信息技术助教学创新
创新点一:从研究幼儿心理的视角把握幼儿学习特点
《指南》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可见,心理学是幼儿园教学法创新的重要理论基础。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法,利用照片和图书中的情境来引导幼儿从心理层面理解、回味、体验幸福的感受。
将幼儿对幸福的理解建立在已有经验上。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针对大班幼儿能专注地阅读图书,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有关内容的学习特点,以“收集生活中的幸福照片、联系生活回味快乐感受幸福”方式导入教学,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是幸福。
将幼儿的“学法”作为设计教学流程重要的构成要素。从“大班幼儿直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出发,针对大班幼儿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以及对高兴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的学习特点,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观看录像了解父母的幸福”和“联系经验回味自己的幸福”的学习方法,让幼儿循序渐进地了解父母的幸福、理解自己的幸福。
将教学活动构建成“教会幼儿学习”的过程。从“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突破“迁移经验理解同伴的幸福”这一难点。首先,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设计了“引导幼儿思考并将思维过程外化”的学习方法,引导幼儿说出思维的过程,教师小结提炼。其次,通过师幼互动来学习迁移经验:教师亲吻2~3名幼儿,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提炼小结:“想想自己的心情,就知道别人的心情了。”再次,教师拥抱2~3名幼儿来引导迁移经验,“想想自己的感觉,就知道别人的感觉了”。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突破难点,引导幼儿学习迁移经验的思考方法。
创新点二:恰当应用多样化信息技术
在幼儿学习活动中恰当应用多样化信息技术,一直都是幼儿园教学中比较薄弱的项目,本教学是一次创新的实践案例。《幸福》教学活动从信息化教学直观形象、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的优势出发,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的人物和事件,将幸福的体验具象化,容易唤起幼儿的原有经验,引发快乐的幸福体验。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恰当地运用了信息技术,让幼儿既能在体验幸福感受的基础上,欣赏诗话语言营造的愉悦、优美、温馨的意境,又能获得电子科技为绘本阅读带来的文学体验。
创新点三:运用微视频和动画提升教学效果
在学习活动中,“爸爸上班工作”和“妈妈制作美味菜肴”的视频,对幼儿的活动起到了激发兴趣、调动多重感官体验的积极作用。在幻灯片中巧妙运用了动画效果,起到承上启下和小结经验的作用。
信息化课程开发的反思
1. 困难即契机
工业题材的“石油文化”,涉及石油、化工类专业术语,其概念抽象,外行难以理解。因为受到“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数量有限、内容成人化幼儿难以理解、教师对历史了解有限知识储备不足、科普教育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缺乏儿童化教学资源”等问题的制约,致使“油城文化”园本课程的开发还处于浅层。《“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的建构,将为克拉玛依市40余所幼儿园开展“油城文化”信息化的教学实践提供成功经验。
2. 挑战即对策
应对信息化与大数据对教育的变革,开展《“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实践研究,积极探索数字化环境下教与学的实践,探索建设具有“快乐”办园特色的高质量数字化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油城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教育实效,促进教师、家长与儿童共同发展,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油城文化是油城之魂,既浓缩了独山子几代石油人自清朝末期以来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更展现了企业改革开放以后独山子区发展壮大、走出国门,成长为国际一流石化城的追梦史,也为构建园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油城文化”的幼儿园课程,是油城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当前新疆在“维护国家主权反对民族分裂”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增强师生对石油文化和石油精神认同感的需要。“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能够促进幼儿作为油城后代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其对祖国、对油城的热爱之情;能够在传承和弘扬油城精神的过程中,明确科学技术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整体建构信息化课程
1. 理念先导顶层设计
我们秉承“信息素养与文化建设从幼儿抓起”和“以园为主、合作借力” “整体构建、分步实施”“文化引领、操作跟进”的基本理念,我们站在“油城文化”这一高度审视当下幼儿园内涵发展的原动力,利用信息技术将区域的优秀文化融入幼儿的成长过程,让他们从小受到油城人优良文化的熏陶,激发孩子们热爱油城、建设油城、奉献油城的内在动力。在具体操作上,顶层设计“四主题式三维度”信息化课程体系,其框架结构如下图。每个主题之下设置童谣、歌曲、故事三个维度。
2. 系统开发分步实施
“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依据四个主题系统开发相关资源,实现教师资源、儿童资源和家长资源共享。
(1)教师资源
形成课程理论体系。以快乐教育为载体,建立理论依据、课程文化、教学目标、快乐教学法、快乐教学模式和快乐教育评价体系,对“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建立课程资源库。选取8个典型的油城故事为案例原型,进行“油城文化”儿童化创作和游戏材料研发,征集和创作数字化的歌谣、儿童故事、儿童歌曲、儿童绘本、简易动画片作品共40个,研发4个主题教育活动的精品录像课,打造文化课程。
建立微视频资源库。聚焦“四厂”——独山子炼油厂、乙烯厂、热电厂和包装厂,采集不同工种工人的工作场景、各种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加工流程、各种大型机械和劳动工具的功能与使用方法、各种安全防护服和面具的功能与穿戴方法等微视频解说影像,对幼儿的活动起到激发兴趣、自主学习、适应心理预期、调动多重促进感官学习体验的积极作用。
(2)儿童资源
以平板电脑为学习终端,输入数字化的歌谣、儿童故事、儿童歌曲、儿童绘本、简易动画片、工厂微视频等课程资源,形成围绕课程主题整合的儿童资源。这为幼儿自主学习“油城文化”课程,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拓展学习经验,实现寓教于乐提供便利条件。
(3)家长资源
发挥我园家长信息化素养和家庭平板电脑持有率较高的优势,召开家长委员会和大班家长会宣传课题,动员家长参与“油城文化”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开展有奖征集。利用校园网站,建立幼儿“油城文化”资源下载服务平台,由家长帮助下载课程资源,方便幼儿个人自主学习和集体交互学习。发挥我园家长几代人都是油城职工,爷爷奶奶和父母都有亲身工作经历的教育资源,现身说法,成为深受幼儿喜爱的“活教材”。
3. 数字课堂传承文化
以《“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开发建设为抓手,乘势而为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助推幼儿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用数字课堂带动油城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承。利用信息化资源构建主题网络图、教学活动设计、区域环境创设、家园合作实施方案等,兼顾五大领域的平衡,做好课程审议和课题实施的跟踪观察,及时指导、评价数字化环境下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区域环境利用和家园合作中取得的实效。借助信息技术建立灵动课堂,改变幼儿园教与学的方式,让数字化环境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常态。
下面以《“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第一主题《爷爷奶奶的故事》为例,阐述具体措施。
(1)实现多媒体环境下的情感教育
多媒体环境下的情感教育实为移情教育原则的应用。本课程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借助数字化资源理解油城开发、建设、发展的艰辛曲折历史,让幼儿获得情感陶冶。其策略有:通过观看动画片、学习童谣、欣赏和歌唱歌曲、阅读电子图书、观看微视频、邀请退休的爷爷奶奶讲故事等形式,以多种情境强调学习中的体验和体验后的领悟,在情境游戏和交往中感知体验,为激发幼儿“爱油城”的情感获得动力基础。
(2)形成合作探究的互动课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参与课堂教学,使幼儿的观察、思考、想象和探究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使幼儿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本课程以数字化资源库为依托,形成合作探究的互动课堂,引导幼儿通过阅读电子图书,观看微视频和《爷爷奶奶的故事》系列动画片,直观形象地了解在创业阶段的独山子,地处边疆茫茫戈壁,当年曾是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生活艰苦的地方。激发幼儿以“小记者”的身份回家采访爷爷奶奶,自主探究这段历史,举办《爷爷奶奶的故事》师生家长艺术展,营造浓郁的氛围,用绘画、歌舞等形式表达敬意。
(3)探究多媒体环境下的体验式教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本课程以数字化资源库为依托,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多媒体环境下的体验式教学,了解解放初期,爷爷奶奶就住在地窖里,住在自己用苇把、泥巴、油毡纸盖起来的临时宿舍里。通过搭建舞台场景,制作服装道具,创作表演儿童剧《爷爷奶奶的故事》,体验当时尽管技术设备条件差,但13个民族的热血青年从五湖四海汇聚到此,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把新疆当作第二故乡的创业经历和真挚情感。以此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幼儿作为油城后代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对祖国、油城的热爱之情。
信息化课程实施案例
我园2015年被推荐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基地,大班绘本《幸福》教材,正是为《“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开发的大班语言教材之一,现以此为例简述课程的理念与实施效果。
1. 信息技术助教材开发
大班绘本《幸福》教材的开发经历了如下的过程。
(1)自主创作完成《幸福》诗歌。
(2)自主手绘完成《幸福》绘本诗歌的关键画页。
《幸福》绘本封页
幸福是爸爸每天上班工作?
(3)用Photoshop软件完成关键画页的深度加工。
(4)以JPG格式存入平板电脑,制成“电子绘本图书”,加入mp3格式的诗朗诵录音。
(5)在制作PPT课件中,对部分关键画页设计了动画效果。
大班电子绘本《幸福》教材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独山子油城文化”为背景,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将抽象的“幸福”感受以儿童诗的形式,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地进行了展现与描述。引导幼儿在阅读图文的过程中轻松理解父母、自己及其同伴的幸福,用诗化的语言渲染幸福的氛围,渗透着发现幸福、理解幸福、回味幸福的美好情感。
2. 信息技术助教学创新
创新点一:从研究幼儿心理的视角把握幼儿学习特点
《指南》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可见,心理学是幼儿园教学法创新的重要理论基础。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法,利用照片和图书中的情境来引导幼儿从心理层面理解、回味、体验幸福的感受。
将幼儿对幸福的理解建立在已有经验上。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针对大班幼儿能专注地阅读图书,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有关内容的学习特点,以“收集生活中的幸福照片、联系生活回味快乐感受幸福”方式导入教学,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是幸福。
将幼儿的“学法”作为设计教学流程重要的构成要素。从“大班幼儿直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出发,针对大班幼儿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以及对高兴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的学习特点,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观看录像了解父母的幸福”和“联系经验回味自己的幸福”的学习方法,让幼儿循序渐进地了解父母的幸福、理解自己的幸福。
将教学活动构建成“教会幼儿学习”的过程。从“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突破“迁移经验理解同伴的幸福”这一难点。首先,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设计了“引导幼儿思考并将思维过程外化”的学习方法,引导幼儿说出思维的过程,教师小结提炼。其次,通过师幼互动来学习迁移经验:教师亲吻2~3名幼儿,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提炼小结:“想想自己的心情,就知道别人的心情了。”再次,教师拥抱2~3名幼儿来引导迁移经验,“想想自己的感觉,就知道别人的感觉了”。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突破难点,引导幼儿学习迁移经验的思考方法。
创新点二:恰当应用多样化信息技术
在幼儿学习活动中恰当应用多样化信息技术,一直都是幼儿园教学中比较薄弱的项目,本教学是一次创新的实践案例。《幸福》教学活动从信息化教学直观形象、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的优势出发,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的人物和事件,将幸福的体验具象化,容易唤起幼儿的原有经验,引发快乐的幸福体验。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恰当地运用了信息技术,让幼儿既能在体验幸福感受的基础上,欣赏诗话语言营造的愉悦、优美、温馨的意境,又能获得电子科技为绘本阅读带来的文学体验。
创新点三:运用微视频和动画提升教学效果
在学习活动中,“爸爸上班工作”和“妈妈制作美味菜肴”的视频,对幼儿的活动起到了激发兴趣、调动多重感官体验的积极作用。在幻灯片中巧妙运用了动画效果,起到承上启下和小结经验的作用。
信息化课程开发的反思
1. 困难即契机
工业题材的“石油文化”,涉及石油、化工类专业术语,其概念抽象,外行难以理解。因为受到“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数量有限、内容成人化幼儿难以理解、教师对历史了解有限知识储备不足、科普教育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缺乏儿童化教学资源”等问题的制约,致使“油城文化”园本课程的开发还处于浅层。《“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的建构,将为克拉玛依市40余所幼儿园开展“油城文化”信息化的教学实践提供成功经验。
2. 挑战即对策
应对信息化与大数据对教育的变革,开展《“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实践研究,积极探索数字化环境下教与学的实践,探索建设具有“快乐”办园特色的高质量数字化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油城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教育实效,促进教师、家长与儿童共同发展,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文章来源:《企业改革与管理》 网址: http://www.qyggygl.cn/qikandaodu/2020/0529/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