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企业改革与管理》栏目[05/29]
- · 《企业改革与管理》数据[05/29]
- · 《企业改革与管理》收稿[05/29]
- · 《企业改革与管理》投稿[05/29]
- · 《企业改革与管理》征稿[05/29]
- · 《企业改革与管理》刊物[05/29]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创新探索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持续稳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对工科人才培养方向一直在调整。我国从建国初期就开始着重培养工科人才,充分利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持续稳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对工科人才培养方向一直在调整。我国从建国初期就开始着重培养工科人才,充分利用各级大中专院校和企业自办学校培养出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最初的工科人才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和技术带头人。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提倡复合型人才,于是工科人才变得一专多能,不但擅长工程技术而且精通管理、经济等多种学科[2]。到2017年,教育部在各级教育体系中均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积极探索工程教育的本质,让工程教育回归,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工程教育模式。特别提出地方高校要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好务,要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3-4]。
1 问题提出
地方高校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的合作时出现了许多问题,人们发现这种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笔者组织过几次座谈会,召集高校教师们与企业的管理层、技术人员在一起做深入交流,大家都是一肚子苦水。企业的技术人员说“一开始签校企合作协议的时候说得很好,高校教授们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和新产品研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但是等到企业的技术人员真正拿着问题来找教授们的时候,又推三阻四的,即使是干了,也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而高校教师们也是一肚子委屈“我们不是不想帮企业解决难题,但是没能合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经费问题(企业总想着少花钱多办事,甚至是不花钱能办事,而教师们认为付出了就应该有回报)、技术难度问题(有些难题是行业公认的难题,教师们是人不是神)、时间协调问题(企业恨不得今天签合同明天就要成果,而技术难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往往还需要返工。并且教师们往往还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无法全身心投入)、专业设备问题(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专业设备的支持,而高校购置设备的原则是优先为教学服务,行业里最先进的设备往往不在高校而在企业)……”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一些问题也困扰着校企双方:知识产权和成果问题(原来企业对知识产权和科研成果不是很看重,但是随着企业纷纷评为高新技术企业或国家级(省级)中小型科技企业,对知识产权和科研成果也有了年度考核要求,这就与高校教师们的年度科研考核要求发生了冲突)、成果收益问题(一般在签合同时规定了对成果产生的利润双方都享受收益,但是高校教师不参与企业的管理,这部分收益只能是企业说了算)、后续成果转化问题(企业往往是针对某一产品或者某一系列产品做持续性研究,而高校教师面对许多企业,经常是为某家企业服务之后紧跟着又为另一家企业服务,于是对于高校教师们来说,后续成果转化就成了一句空谈)……
由于种种问题的存在,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很难与企业建立真正的联系,学校往往只是把企业当成实习基地,每年领着学生走马观花地转一圈;企业也只是把“校企联合”当作宣传口号,校企合作协议书的作用也仅仅是为了应付高新技术企业的评比和检查。以上这些问题不解决,地方高校要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好、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就只能是说说罢了。
2 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2.1 解决问题的原则
有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那么以上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笔者认为要把握透明、规矩和公平原则。
首先,透明原则。大家公开透明,直面问题。其实大多数问题不过就是“名”“利”二字,中国人往往耻于言利,但是追求名利与道德与否高尚没有关系,名和利本身是中性的,只要其获得的途径合法合规,就值得赞同和肯定。
其次,规矩原则。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规则和执行。一是确定好规则,二是确保执行好规则。合作双方在制定规则时,一定要严谨、细致,别怕麻烦,双方的责、权、利一定要详细规定,不能含糊其词;规则一旦制定完毕,双方认可生效后,就要保证公正执法,任何破坏规则的行为都应该被摒弃。
最后,公平原则。公平的原则就是要营造公平的氛围,打造平等的环境,确保双方合作顺利。
2.2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着透明、规矩和公平原则,以上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了:(1)经费问题:企业管理层必须明白:任何服务都是有偿的,“无私”的奉献是无法长久合作的;高校教师也必须明白: 企业的经营也很不容易,“赚钱好比针挑土,花钱犹如水冲沙”。在双方都有合作意向的前提下,可以对某一技术服务进行估价,这个估价可以参考类似项目,也可以计算“工时”,最终达到一个双方都比较满意的结果。(2)技术难度问题:笔者始终认为,行业最先进的技术是在企业而不是在高校,高校教师比企业技术人员强的地方是眼界更为开阔、关联技术掌握的比较多、信息交流和传递比较新。因此,对于非常有难度的课题,可以侧重于方案论证或前期预研,目的在于帮助企业技术人员打开思路,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时间协调问题:一方面,企业人员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时间预期,工程问题的解决是需要步骤和时间的,不能一味求快;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也要改变散漫的作风,抓紧利用各个非教学时间,尽快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4)专业设备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一是靠买,二是靠租。考虑到专用设备往往价格比较昂贵且耗材也价格校高,所以可以由高校协助企业申请各种帮扶经费,多方筹措资金进行购买;若实在是无法购买,就只好想办法联系有设备的企业看能否租借设备使用。(5)知识产权和成果问题:合作双方可以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分别谈,也可以提出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笔者反复强调,“名”的问题就应该公开谈,校企双方在和谐的前提下充分交流,各取所需。即便是某一方在某一次利益分配时受了委屈,那么也要约定好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并确保按时执行。(6)成果收益问题:“利”的问题当然也应该公开谈,如果不放心,笔者建议在合作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聘用专业财务公司进行监督执行。(7)后续成果转化问题:建议合作双方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一直合作下去。
文章来源:《企业改革与管理》 网址: http://www.qyggygl.cn/qikandaodu/2021/0223/802.html
上一篇:企业计算机设备运维管理探析
下一篇:简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发